淮安市漣水縣盱眙縣金湖縣其他地區(qū)無須注冊,完全免費,只要2步,立即發(fā)布信息
首頁 > 淮安好人 > 霞染桑榆——記86歲“新時代淮安好人”楊義春

霞染桑榆——記86歲“新時代淮安好人”楊義春

發(fā)布時間: 2018-09-16 12:01  關注度:4004評 論  轉 發(fā)  收 藏  打 印
導讀:6月29日,2018年上半年“新時代淮安好人”故事會在淮安電視臺演播大廳舉行。41人(組)“新時代淮安好人”,站立聚光燈下,成為當晚最耀眼的明星。這其中有一位86歲的“新時代淮安好人”楊義春,主辦單位給他的頒獎詞是:霞染桑榆——志愿者楊義春:一顆紅心,不老青春;人心向善,大地作證。
核心提示:6月29日,2018年上半年“新時代淮安好人”故事會在淮安電視臺演播大廳舉行。41人(組)“新時代淮安好人”,站立聚光燈下,成為當晚最耀眼的明星。這其中有一位86歲的“新時代淮安好人”楊義春,主辦單位給他的頒獎詞是:霞染桑榆——志愿者楊義春:一顆紅心,不老青春;人心向善,大地作證。

▲“新時代淮安好人”楊義春接受記者采訪

2014年榮獲“新中國建設功勛人物”稱號

全家福

“新時代淮安好人”楊義春

汶川地震捐款

知禮:一條家訓,讓他受益終身

楊義春,1932年生,原清河區(qū)政協(xié)退休干部。他現(xiàn)為中華詩詞學會、毛澤東詩詞協(xié)會會員,淮安市政協(xié)特聘文史委員,淮安市名人研究會理事,淮安市詩詞協(xié)會顧問,淮安市金秋歲月俱樂部、秋月正紅讀書會高級顧問,清江浦區(qū)愛心服務社志愿服務者,城中社區(qū)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。

楊姓祖宗留下一條家訓:“守祖宗清白二字,教子孫耕讀兩行”。楊義春的祖父將這條家訓,用大紅紙寫成對聯(lián),貼在堂屋后墻祖宗牌位的兩旁。楊義春六歲認字,就是從父親讓他背誦這條家訓開始的。他父親常說:“不讀書,無以知禮;不知禮,無以為人!

1939年,楊義春家鄉(xiāng)漣水淪陷,日偽軍在離他家三里遠的灰墩集筑上據(jù)點!昂诠逢牎比靸深^下鄉(xiāng)掃蕩,不是抓雞,就是搶糧。楊家的耕牛被牽走了,糧食被搶光了。楊義春的父母帶著四個孩子,跑反逃到10里外的遠房舅舅家,靠他的父親挑油擔子,走村串戶賣食油苦錢度日。父親聽他說要停學,沉著臉立馬從床肚里搬出一只舊木箱,從木箱中翻出跑反離家時從墻上取下的那副家訓對聯(lián)攤到桌上,叫他讀一遍。楊義春淚流滿面對父親說:“爸爸,我錯了,我會堅持下去的!

1949年春,楊義春考取鹽城師范。拿到入學通知書,他心中十分糾結:這書能讀下去嗎?因為當年,楊義春的家鄉(xiāng)雖然解放了,但是,由于連年災荒,家中一貧如洗。父母親還帶著弟妹,在外逃荒要飯呢。他暗暗下定決心:堅持下去,有困難自己克服。寒暑假,別的同學都返鄉(xiāng)歸家,楊義春是有家不歸,留在學校,幫助公家磨面,苦點小工錢,供開學交書本費。就這樣,依靠勤工儉學,楊義春讀完三年師范。

幾十年來,楊義春也是用這條家訓對聯(lián)教育子女的。他的四個孩子中,只有老三男孩,是正正規(guī)規(guī)醫(yī)科大學本科畢業(yè)的,三個女兒,都因為“文革”等原因,失去上大學的機會。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,三個女兒都出嫁,而且都參加工作了。楊義春和老伴商量,要讓三個女兒繼續(xù)讀書深造。三個女兒在結婚生子、工作繁忙的情況下,都先后通過自學考試、在職函授等途徑,先后拿到了本科文憑。在楊家第三代中,有兩名本科畢業(yè)生,一名留英雙碩士研究生、一名博士、研究生。

捐贈:一張地圖,彰顯親情愛心

1946年深秋的一天上午,楊義春的五舅騎著一匹棗紅大馬,帶著他的警衛(wèi)員來到他家(當年,楊義春五舅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任團長)。說是來“看望大姐”(楊義春的母親)的。后來才知道,當時漣水保衛(wèi)戰(zhàn)已接近尾聲,部隊即將轉移北撤,他的五舅是特地來楊義春家告別的。吃完午飯,五舅見堂屋墻上貼著一張大紅獎狀。他把楊義春拉到身邊,一邊摸著楊義春的頭,直夸聰明,一邊讓警衛(wèi)員從文件夾中取出一張《淮海區(qū)詳圖》。他把地圖攤到桌上對楊義春說:“這張地圖很詳細,你家和我家的住址圖上都有,給你五分鐘時間,能從地圖上把我們家的住處找出來嗎?”楊義春說:“五舅,你考我?試試看吧!”楊義春從地圖上先找到漣水縣城,再從漣水城往北推,找到灰墩集,再往北推一點,楊義春用手指點著說:“這里就是我家住處”,又往東北方向推一點說:“這里就是五舅你家的住處”;瞬坏絻煞昼姇r間。五舅豎起大拇指,再次夸他聰明。五舅把地圖推到楊義春的面前說:“地圖我還有,這一張就留給你做個紀念吧。”

70多年過去了,楊義春工作調動、房屋拆遷,先后搬家十余次,家具實物丟棄無數(shù),可這張地圖,始終伴隨著他,不舍丟棄。如今,睹物思人。每當看到這張地圖時,楊義春就會想起當年的場景,難舍親情。為此,他還寫過一首小詩:“當年五舅到吾家,贈我地圖將我夸。睹物思人情切切,親情永駐樂天涯!

前不久,楊義春將這張珍藏了71年的地圖,捐贈給了淮安市檔案局。一是為了感恩淮安市檔案局領導多年來對他的關愛,作為淮安市“家庭檔案示范戶”,他說,應該對檔案工作盡到自己的一份責任,做點力所能及的貢獻。二是為了讓這張地圖得到更好地保護和利用。他說,地圖,個人收藏,限于條件,無法長期完好保存,也無法發(fā)揮其應有的社會效能。三是為了踐行他的人生理念:獻出愛心,收獲快樂。

善行:投身公益,樂于無私奉獻

楊義春自2003年住進城中社區(qū)(原人民社區(qū)),就帶領社區(qū)8名老黨員跟“城市牛皮癬”(小廣告)作斗爭。15年來,在城中社區(qū)范圍內,只要發(fā)現(xiàn)小廣告,老黨員們就在第一時間將其鏟掉(社區(qū)專門備有油漆、涂料和工具,供居民取用)。

15年來,楊義春一直堅持利用社區(qū)道德講堂,無償給青少年授課,進行法制宣傳和革命傳統(tǒng)教育,并向社區(qū)青少年之家捐贈圖書近100冊。城中社區(qū)連續(xù)18年,無青少年犯罪,楊義春為此付出了心血和汗水。

為了鼓勵社區(qū)青少年學習文化,楊義春組織社區(qū)中小學生開展征文競賽,他把清浦區(qū)發(fā)給他的“五老”先進個人獎金800元,拿出來,發(fā)給獲獎學生。他幫助社區(qū)舉辦“小詩人”圓夢班,教學生學寫古典詩詞;舉辦十九大知識學習班,宣傳十九大精神。

2005年5月,楊義春受臺灣淮陰同鄉(xiāng)會秘書長任振宗老先生的委托,尋找已經失落30年的豐濟倉石碑。楊義春經過走訪老居民,得知該石碑在“文革”中被紅衛(wèi)兵扳倒扔到淮安市實驗小學院內亂石堆中。楊義春趕到實小,見建筑工人正在平整操場,掘土機正將那堆亂石往汽車上翻倒。楊義春請人幫忙,用鐵棍翻了20分鐘,終將石碑翻了出來,保護了文物。他還把訪得的有關豐濟倉的資料加以整理,寫成《今昔豐濟倉》和《南糧北運中轉庫,明清天下大糧倉——從常盈倉到豐濟倉》兩篇文章,先后在《淮海晚報》和臺灣《淮陰文獻》上發(fā)表。

2005年,楊義春出版專著《淮安方言與普通話》一書,獲省市社科優(yōu)秀成果獎,市政府發(fā)給獎金1000元,楊義春當即交給市關工委,資助白馬湖中學特困生沈長艷同學。

2008年,汶川地震,金秋歲月俱樂部在夕陽廣場舉行募捐活動,楊義春捐款400元。

2014年,清浦區(qū)愛心服務社前往市民政局清浦福利院慰問殘疾人沈明慈。沈明慈喜歡寫詩,楊義春將自己創(chuàng)作的詩集及其它詞典等詩刊、書籍40余本和學習用品贈給沈明慈。從此,他和沈明慈結成忘年交。他經常前往福利院,幫助沈明慈寫詩改詩。沈明慈也經常寫詩發(fā)給楊義春,楊義春總是認真修改后,跑到福利院交給沈明慈。

2015—2017年,有10位老同志寫了11本書稿,有詩集、文集,近300萬字,請楊義春為其審稿,有的還要為其作序。供電部門退休女職工卞濟芬,抱病寫了一本回憶錄《草緣》,近40萬字,因為只有中專文化,自覺寫得凌亂,在《淮海晚報》上發(fā)文,想請人幫助修改。報社高玉啟記者找到楊義春。楊義春二話沒說,接過來花了三個月的時間,將其改完,并幫助辦好準印證,聯(lián)系印刷,幫助校對,圓了一位退休女職工的出書夢。

2015年,南門社區(qū)居民倪某某患白血病,楊義春得知后,向清浦區(qū)愛心服務社反映,楊玉琴社長帶領6名志愿者前往倪家慰問,帶去慰問品,楊義春本人捐款500元。

楊義春還是淮陰攻城陣亡將士紀念亭志愿守護者,2015年5月,他發(fā)現(xiàn)紀念亭遭到人為破壞,他向市領導寫信建議保護維修。曲福田批示,讓市民政局撥款將其維修一新。

2018年4月,淮安市第二輪創(chuàng)建全國文明城市攻堅戰(zhàn)打響,楊義春向市領導寫信,提出三條建議。姚曉東書記批示,市委辦為此下發(fā)兩個文件,一個文件給市委宣傳部,要求文明辦組織落實;一個文件給市城管辦,要求從速辦理。

目前,楊義春正忙著撰寫淮安市和清江浦區(qū)市志、區(qū)志“方言”篇章;還幫助清江浦區(qū)老促會撰寫《清江浦區(qū)老區(qū)發(fā)展史》一書。□特約撰稿:曉玉,文/圖

聲明:淮安114網(m.svartography.com)所刊載的新聞資訊均來源于互聯(lián)網新聞網站,淮安114網不生產、不制造新聞,僅為淮安本地網民提供新聞索引服務。如有侵犯您的的權益,請及時與我們聯(lián)系,我們將在核實情況后立即刪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