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 > 淮安文史 > 清末民初淮安大慈善家高六

清末民初淮安大慈善家高六

發(fā)布時間: 2023-08-14 10:33  關(guān)注度:1977評 論  轉(zhuǎn) 發(fā)  收 藏  打 印
導(dǎo)讀:高六先生,生于清朝道光丁未年(1847年)5月14日,逝世于1943年,活了將近一個世紀(jì)。他出身名門世家,其祖父是清代淮安府奎文書院院長高士魁(曾任四川蓬州知州,欽加道銜);其父是太學(xué)生,議敘國子監(jiān)典籍銜,翰林院待詔,光緒《盱眙縣志稿十七卷、續(xù)補遺四卷、?庇浺痪怼芳肮饩w八年《淮安府志》總纂高延第。

高六先生,生于清朝道光丁未年(1847年)5月14日,逝世于1943年,活了將近一個世紀(jì)。他出身名門世家,其祖父是清代淮安府奎文書院院長高士魁(曾任四川蓬州知州,欽加道銜);其父是太學(xué)生,議敘國子監(jiān)典籍銜,翰林院待詔,光緒《盱眙縣志稿十七卷、續(xù)補遺四卷、?庇浺痪怼芳肮饩w八年《淮安府志》總纂高延第。

高六先生是高延第的第三個兒子,因在家族排行第六,淮城人都尊其為高六先生、高六爹爹。他的名字叫高鴻升,又名鴻裕、承裕,字晉階,號少方,是蘇州閶門遷淮第十二代人。

出身翰墨世家的高六先生琴棋書畫樣樣精通,還會演奏鋼琴、手風(fēng)琴。他在自家的私塾館讀書,得益于祖父高士魁延聘淮安名師教授,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。高六先生一生廣做善事,接濟窮苦百姓,還于1895年前后被當(dāng)?shù)鼗窗不浇烫脮x舉為長老,負責(zé)淮安北門大街章馬橋北的福音堂一切事務(wù),直至終老。

高鴻升的原配夫人丁氏,是清河庠生瑞珍公女,也是清河籍明嘉靖己未狀元丁士美的第十代孫女。他續(xù)聘的張氏為清末南通狀元之后。高六先生原來居住淮城城隍廟巷,與后來成為名人大家的顧竹侯、談丹崖、阮式家是鄰居,坊間稱為高公館。他后來又遷居北門大街,買的左寶貴總兵的一大片宅子,現(xiàn)在不少北門老人依然還記得曾經(jīng)的北門高家。

據(jù)已故淮安雙刀劉巷郝孚寧先生生前口述:淮安北門大街高六先生家,他從小與外祖父母去玩過的。高六先生與他的外祖父裴籽青、清末翰林徐紹泉關(guān)系特別好。北門高家是很有規(guī)模的古建筑,有一百多間房,在章馬橋西邊、化民橋南邊、文渠以東,占地一大片呢。這里本是清末左寶貴的舊居,左家后來賣給了高六先生,是淮地風(fēng)格的建筑。此宅大門口有一四柱三間三樓的白礬石蝴蝶石牌樓,做工特別精美,是光緒皇帝賜給左寶貴的,寓意左寶貴的精神高照留芳。大門是將軍門,有大石鼓子。

1958年以前,北門大街沒有被拓寬、牌樓未被拆除的時候,老百姓走到牌樓這里總會說“高家牌樓到了,高家牌樓到了”。顯然,這是高家沾了左家的光。當(dāng)然,高家也是官宦世家,高六先生是淮安北門福音堂堂主,也是淮城著名的開明紳士、大善人。

高六先生喜歡接受新事物,思想先進。他家早先建房子就使用洋灰(水泥)了,在民國初年還有發(fā)電機,可以自家發(fā)電。據(jù)說當(dāng)時淮城有兩處自家發(fā)電:一處是江蘇省第九中學(xué),當(dāng)時的校長是李更生;另一處就是北門高六先生家。高家還從上海購買電影器材,到上海高薪聘請放映師來家放映。據(jù)說放映師傅吃住在高家,由高家一包到底,住宿就住在高家閑房子里。高家這么做,主要是方便淮城與老家馬廠族人,還有河下裴公館的裴大太太、朱雀橋的徐大太太、馬廠孫圩孫家人等去家里看電影。

自家發(fā)電、自家放電影,在當(dāng)時真是個時髦事,多少人還沒聽說過呢!族人看電影時,還有淮安茶食供應(yīng),真正叫個會享受生活,就放現(xiàn)在也很時尚。

北門高家有私塾館,聘的淮安丁光橋范家老秀才教授生徒。與高家世代有親的范家,有個范璐先生,老家是螞蟻甸的,當(dāng)時在高六先生家讀過私塾館。高六先生心地善良,善舉不勝枚舉,曾資助過生于1908年的窮苦孩子朱維保(號瑞符)讀書。后來,朱維保勤奮刻苦求學(xué),并于黃埔軍校第六期畢業(yè),曾隨李宗仁參加臺兒莊戰(zhàn)役,將六部機槍子彈都打光,立功升營長。解放初,陳毅任命朱維保為上海市警備區(qū)副司令,后朱維保因故未就任。

高六先生也非常注重傳統(tǒng)文化。他每年清明節(jié)都按時到老家馬廠高氏宗祠匯集宗人祭祖,事先都準(zhǔn)備好熟食貢品與祭祀紙扎用品,還把家里笙簫管笛和鋼琴、手風(fēng)琴都帶去慰藉亡靈。他用家里的馬車、騾車帶著同祖的族人,一起去馬廠高氏宗祠祭祀。每次到馬廠老家祭祀,他都帶著族人到近支高宏江家里落腳。高宏江是高延宗的兒子,高延宗是高六先生祖父高士魁的侄兒。高六先生還曾捐近百畝地給老家馬廠。

高士魁的門人段朝端在他總纂的民國《續(xù)纂山陽縣志卷十四古跡》里,記載了高六先生捐田畝的事情:“蓬州知州高士魁墓、翰林院待詔高延第墓并在馬廠。墓田九十七畝零。經(jīng)延弟子承裕,愿以五十七畝零,捐充家祠祭費。以四十畝零,抵充看塋人工食。稟縣立案,毋許典賣!痹谶@里順便說一說清代淮安文人高士魁、高延第父子墓葬被盜情況。據(jù)淮安馬廠鄉(xiāng)賢高從訓(xùn)先生口述:大吏高士魁墓地,在淮安馬廠范莊。當(dāng)?shù)孛耖g有俗語,取其諧音:“飯頭上蒸糕,蒸蒸日上。”高六去世后,他的兒子根據(jù)他生前遺愿,將他葬在了他祖父高士魁的墓旁。翰林院待詔高延第墓地,就在淮安南馬廠高張花園內(nèi)東北角。

聲明:淮安114網(wǎng)(m.svartography.com)所刊載的新聞資訊均來源于互聯(lián)網(wǎng)新聞網(wǎng)站,淮安114網(wǎng)不生產(chǎn)、不制造新聞,僅為淮安本地網(wǎng)民提供新聞索引服務(wù)。如有侵犯您的的權(quán)益,請及時與我們聯(lián)系,我們將在核實情況后立即刪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