淮安市漣水縣盱眙縣金湖縣其他地區(qū)無須注冊,完全免費,只要2步,立即發(fā)布信息
首頁 > 淮安新聞 > 古樹蒼郁依舊,烈士永垂不朽

古樹蒼郁依舊,烈士永垂不朽

發(fā)布時間: 2024-07-03 09:37  關注度:688評 論  轉 發(fā)  收 藏  打 印
導讀:“我童年時期,家在古城東北角約兩華里的涼園。這里環(huán)境幽雅,除了長滿果樹外,還有成片成片四季翠綠的竹子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涼園的西南角,有一棵據(jù)說是明朝年間的大白果樹,它高聳入云,枝葉濃密,是夏日乘涼的極好地方……父親每次回家,都要把我扛在肩上,在果樹林中和竹園里的小路上奔來跑去,叫我快快長大。”這是革命烈士梁化農的兒子梁玉樞回憶父親時所寫的。

“我童年時期,家在古城東北角約兩華里的涼園。這里環(huán)境幽雅,除了長滿果樹外,還有成片成片四季翠綠的竹子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涼園的西南角,有一棵據(jù)說是明朝年間的大白果樹,它高聳入云,枝葉濃密,是夏日乘涼的極好地方……父親每次回家,都要把我扛在肩上,在果樹林中和竹園里的小路上奔來跑去,叫我快快長大!边@是革命烈士梁化農的兒子梁玉樞回憶父親時所寫的。

那棵“大白果樹”就是銀杏,根據(jù)測算約有800年的樹齡,是目前全市普查到的樹齡較大的銀杏之一。盛夏時節(jié),記者來到涼園。烈士已去、涼園依舊。園內林木眾多,生機盎然。古銀杏高大茂盛、郁郁蔥蔥,由根部分出兩個粗壯的主干,蒼勁的枝干直指蒼天。

“梁化農是我的三太爺,從小在這里長大。他的兒子梁玉樞仍健在,是我的叔祖父。我們祖上是清末從皖西來到這里定居的,那時候古樹就在了!睕鰣@現(xiàn)在的主人、“80后”梁濤告訴記者,這片林地近20畝,是他家的祖產,林內還有一片樹齡均在百年以上的栗樹群。古銀杏為雌株、結果實,是“鎮(zhèn)宅之寶”。曾經有一段時間,銀杏果實是家里的主要經濟收入。現(xiàn)在,他和家人每年都會為銀杏樹施肥,呵護古樹健康生長。

古銀杏不僅見證了歷史,也見證了革命烈士梁化農的英雄事跡。記者查閱相關資料并通過采訪得知,抗日戰(zhàn)爭爆發(fā)后,梁化農曾組織民兵積極抗日,古樹是新四軍作戰(zhàn)的地標。抗戰(zhàn)勝利后,梁化農任中共盱眙縣委委員、盱眙縣民兵總隊政委。1946年7月31日,國民黨軍隊攻占盱眙縣城,梁化農接受任務在盱嘉山區(qū)開展游擊斗爭,斗爭持續(xù)半個月后,形勢越來越緊張,武裝隊伍被敵人打散,梁化農疏散身邊人員后,一個人在山里堅持,渴了就喝山溝里的水,餓了吃生玉米,夜里任蚊蟲叮咬。9月7日凌晨,敵人包圍了他藏身的秫秸叢,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梁化農向敵人開槍并大罵,把最后一顆子彈留給自己,壯烈犧牲,年僅35歲。1948年冬,盱眙解放后,古城區(qū)委舉行了千余人參加的追悼大會,將梁化農烈士的遺骸重新安葬。新中國成立后,為了紀念梁化農烈士,在他戰(zhàn)斗過的地方,一座由當?shù)匾蝗f多干群挖出來的水庫被命名為“化農水庫”,即現(xiàn)在的天泉湖,附近一個村莊被命名為“化農村”。

古銀杏年年開花結果,周圍山清水秀,居民安居樂業(yè)。如今,化農村以及天泉湖畔的老百姓們,真正過上了梁化農烈士生前期盼的好日子。

■融媒體記者 楊春陽 劉志鈞,通 訊 員 張 博 郝娟娟 葛聿順

聲明:淮安114網(m.svartography.com)所刊載的新聞資訊均來源于互聯(lián)網新聞網站,淮安114網不生產、不制造新聞,僅為淮安本地網民提供新聞索引服務。如有侵犯您的的權益,請及時與我們聯(lián)系,我們將在核實情況后立即刪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