縣治城頭——一個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的淮安村落
在淮安區(qū)復興鎮(zhèn)城頭村,有一塊神奇的地方。這里有一片160多畝的荷塘,每到夏日,滿塘荷花盛開,綠色的荷葉好似身姿曼妙的少女,在碧波間搖曳,構(gòu)成一幅動人的鄉(xiāng)村圖景。人們在欣賞荷塘美景之時,卻不知這里是一處重要的歷史遺存。這里曾是東晉時期東城縣的縣治。后來,經(jīng)省文物部門考古勘探,確定這里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,本體基本處于黃泛層以下,為江淮東部地區(qū)相當于良渚文化中晚期(大汶口文化晚期)的大型區(qū)域高等級聚落遺址。文物部門是如何發(fā)現(xiàn)這塊寶地呢?竟與我發(fā)表的題為《撥開復興東城文化遺址之迷霧》的文章有關,F(xiàn)在,讓我們穿越時光的隧道,一起探秘這一鮮為人知的文化遺址。
我出生在上海,但城頭是養(yǎng)育我的地方。在城頭,我從孩童成長為青年。但和許多村民一樣,那時的我,并不知道這是人類早期文化發(fā)祥地之一。
1955年,我隨母親由上海來到城頭。這是一個居住著幾十戶人家的村莊,地勢較高,村莊南面有一條水渠。在村莊西南側(cè)的水渠上有一道堤壩,是村民出行的通道,人稱“小圍門”。堤壩南端有一個大石碾,當?shù)亻_油坊的金氏家族用它加工黃豆、菜籽,村民也會用它加工谷物。堤壩北端有一座土地廟,再往北有一處水塘,塘中也有一道堤壩,人稱“大圍門”。被水塘、堤壩環(huán)繞的村莊可謂“固若金湯”,就是土匪也不敢輕易進莊。這是我最初對城頭的印象。
新中國成立后,不知是誰發(fā)現(xiàn)村民的宅基地下面都是泛著油光的黑土,隨后就有人開價購買這些黑土,用來當肥料。由于開價較高(售出宅基地后拿到的錢甚至足夠蓋新房),村民們一家看一家,紛紛將自家的宅基地出售了。經(jīng)過多年挖掘,原來村莊所處的位置地勢越發(fā)低洼,最后竟然成了一處水塘。后來,一些村民住在水塘的南北兩側(cè),南邊叫塘南,北邊叫塘北。水塘西邊因為湯姓人家較多,就叫湯莊。水塘東南曾是打谷場,就叫南場。我家搬到水塘東邊,因那里曾是鹽堿地,就叫老堿。原來偌大一個村莊就這樣四分五裂了。
這本來是一件極為平常的事情,但神奇的一幕很快出現(xiàn)了。這些原本被當成肥料的黑土中,竟然出現(xiàn)了大量新石器時代的遺物,如陶罐、石斧、石刀、石槍頭、鹿角、瓷器等?上В@些遺物當時并未引起人們的重視。當時,城頭地處鹽阜地區(qū),人稱淮安東鄉(xiāng),1954年才劃歸淮陰地區(qū)淮安縣管轄。
那時,我們這些無知的孩童,根本不知道這些遺物中蘊藏的奧妙,只是覺得好玩。一般人也不會把那些壇壇罐罐拿回家,因為覺得這些東西可能是古人的陪葬品,拿回家會沾染晦氣。當然,也有少數(shù)膽大的人將其拿回家,作為盛放飼料的食槽。我清楚地記得,那時,我在西城小學讀書,每逢冬天水塘干涸時,我和小伙伴會走塘底、抄近路,途中經(jīng)常會撿到一些石器。有的小伙伴將打磨得十分光滑的石槍頭綁在木棍上,頓時有了一桿紅纓槍。到了春夏時節(jié),水塘里注滿了水,人們可以乘坐小船在塘里釣魚。我經(jīng)常跟小伙伴來這里釣魚,塘里的魚又大又肥,還特別容易上鉤。后來,水塘的面積越來越大,但塘中留存的兩座大墓一直沒有人敢挖。
說起古墓,在城頭村南邊還有一座大墓,人稱“大墩子”。這座古墓占地面積達數(shù)百平方米,又高又大,一直未被人挖掘。圍繞這座大墓,當?shù)亓鱾髦簧俟适。其中一個故事是,很久以前,當?shù)厝瞬俎k婚喪嫁娶事宜時,如果需要大量碗、盆等餐具,只要在“大墩子”前燒香祈禱,第二天,“大墩子”旁就會出現(xiàn)足夠多的盆、碗,但用后必須及時歸還。后來,竟然有人用后不還。于是,就有一名禿丫頭坐在石磙子上罵街,說借東西不還太缺德。后來,竟有更缺德者悄悄用柴火將石磙子燒熱,禿丫頭坐上去之后被燙得直叫喚,從此不見蹤影。于是,村民從此再也無法向“大墩子”借碗、盆了。類似的“大墩子”,在復興境內(nèi)還有幾座,城頭西邊的陳楊莊有一座,仇橋境內(nèi)也有一座,且在同一緯度。城頭的“大墩子”,直到“文革”前夕才由大隊組織人手進行挖掘,從中挖出了大量楠木棺材。這些楠木棺材后來被制成書桌,給學校使用了。
故事到此并未結(jié)束。1981年,我進城工作后,了解到青蓮崗文化遺址,并進行了實地采風。看到青蓮崗文化遺址出土的文物,我覺得有種莫名的親切感,因為與城頭出土的器物很像。我據(jù)此推測,城頭應與青蓮崗同屬新石器時期的遺址。只是那時候,我在創(chuàng)作組工作,整天忙于創(chuàng)作,沒有精力去深入探究。后來,村莊成為一片水塘,挖到的器物也不知去向,我只能就此作罷。
1986年起,我先后在當?shù)匚幕^、文化局擔任領導職務,1997年起又擔任縣級淮安市政協(xié)副主席,并分管文史工作,由于日常工作任務較重,我一直沒有關注城頭。直到退休后,我擔任區(qū)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,才有時間深入探究城頭的來龍去脈。我曾寫過三篇散文,分別是《家鄉(xiāng)的那條小河》《家鄉(xiāng)的那條小路》《家鄉(xiāng)的那口水塘》,后在《中國散文家》雜志上以《鄉(xiāng)愁三題》為題發(fā)表了。其中,我在《家鄉(xiāng)的那口水塘》一文中詳細講述了老家由村莊變?yōu)樗恋膩睚埲ッ}。后來,我通過進一步研究,終于發(fā)現(xiàn)城頭在歷史上非同小可。據(jù)南朝時期的《宋書》記載:“山陽太守,晉安帝義熙中土斷分廣陵郡,屬徐州,領縣四……山陽令,射陽縣境,地名山陽,與郡俱立;鹽城令,舊曰鹽瀆……前漢屬臨淮,后漢、晉屬廣陵;三國時廢。晉武帝太康二年復立,晉安帝更名;東城令,晉安帝立;左鄉(xiāng)令,晉安帝立。”據(jù)曹啟瑞先生主編的《淮安簡史》記載,“東城縣”即今淮安區(qū)復興鎮(zhèn)東城村,距今已有1600多年歷史。由此可知,城頭(后改為“東城”“西城”),早在晉代就是縣治所在,而城頭那個村莊,應就是縣城所在地,而左鄉(xiāng)縣則在今淮安區(qū)博里鎮(zhèn)境內(nèi)。因此,在城頭出土大量遺物,便不足為奇了。由此可見,城頭不僅歷史悠久,還曾作為縣治,一度繁華。
“山重水復疑無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”事情發(fā)展到這里,不想又有了新的轉(zhuǎn)機。2018年,省文物部門派員來淮考察青蓮崗文化遺址。有專家提出,想考察一下東城文化遺址。專家考察后,便認定這里是一處與良渚文化同時期的文化遺址,應有5000多年歷史,且面積是青蓮崗文化遺址的8倍。當時,淮安區(qū)文物工作者喜出望外,立即對東城文化遺址進行調(diào)研,并將其申報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。這樣一來,淮安區(qū)境內(nèi)就有了兩處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址,也進一步證明了淮安是一塊歷史悠久、源遠流長的寶地。
一方水土養(yǎng)一方人。城頭歷史悠久,且在晉代即是縣治所在地,一代代居民長期接受文化熏陶,出了不少名人。城頭的金氏家族,當年是名門望族,且不說富甲一方,還是中醫(yī)世家,我的大祖父和堂二伯父都是當?shù)孛t(yī),其中堂二伯父被人稱為“金半仙”,直到今天仍有傳人,在《淮安衛(wèi)生志》中的名醫(yī)名錄中可以查到。據(jù)金氏族譜記載,金家曾有人官至侍郎。
城頭也是一塊紅色的土地?箲(zhàn)時期,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的分支——蘇北公學,一度設在東城。新四軍第三師曾在東城附近駐扎過。
2019年3月20日,城頭村遺址被省政府公布為第八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。其本體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,范圍面積達189.7公頃。
根據(jù)江蘇省文物部門要求,考古人員對城頭村遺址進行了持續(xù)勘探。經(jīng)過進一步考察發(fā)現(xiàn),城頭村遺址年代涵蓋新石器時期至漢代,地處黃泛區(qū)沖積平原,遺址呈不規(guī)則橢圓形。其中,新石器聚落遺址面積達80平方米,文化層基本保存完整,文化層厚度超過2米,包含物相對豐富。散落的陶器、石器等殘片隨處可見,遺址內(nèi)還發(fā)現(xiàn)少量漢墓。2023年底,南京大學考古研究所派人前來進行考古挖掘,出土了漢代寶劍。
良渚文化遺址多在浙江境內(nèi),在淮安竟有一處與良渚文化有關的遺址,十分難得。良渚遺址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實證,是世界文明的瑰寶;窗布扔星嗌弽徫幕z址,又有一處良渚文化遺址,足以證明,早在5000多年前,這里是中華文明重要發(fā)祥地之一。因此,我們應當保護好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財富,進一步研究并傳承本地的歷史文化。
■特約撰稿 金志庚
上一篇:劉鶚與《要藥分劑補正》
最新信息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