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夷堅志》中的 淮安版“清明上河圖”
《夷堅志》是宋代一部著名的志怪小說集。作者洪邁,字景廬,號野處、容齋,饒州鄱陽(今江西鄱陽)人。豐富的人生經歷,為他的寫作提供了很多的素材,他留下了許多作品,其中傳世最廣的兩部作品分別是《容齋隨筆》和《夷堅志》。
兩宋時期的淮安,由于商品經濟的發(fā)展以及后來宋金邊界的獨特地理位置,使得這里成為《夷堅志》中經常出現(xiàn)的一個地標城市。作為北宋漕運線路重要節(jié)點的楚州、泗州(都在今淮安市境內),也迎來了最為繁盛的時期。尤其是楚州,商稅收入列全國第三位,僅次于汴京和杭州。
宋代淮安的商品除鹽和糧食外,還有藥材、絲麻織品、竹木、酒類等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載,楚州貢苧布和孔雀布等。如此豐富的商品,與手工業(yè)的發(fā)達不無關系。由于宋代人口劇增,導致農民普遍占地不足,有一技之長的農民紛紛兼業(yè)或從事各類手工業(yè)生產以補足生計!尔}城周氏女》中的周六,住在射陽湖南岸一個叫“朦朧”的地方(當時鹽城屬楚州)。那里都是低洼潮濕的沼澤,沒什么能耕種的田地。周六一家就是靠編織蘆席為生。
商品的繁榮帶來了經濟的發(fā)展,進而促成城鎮(zhèn)的興起、市鎮(zhèn)人口的增加,使得城鄉(xiāng)市場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。官員、士人、商販等人員的頻繁往來,為旅店業(yè)、餐飲業(yè)提供了很好的契機。如《支友璋鬼狂》中的漣水支氏夫婦,就在沙家堰旁邊開了間旅店!痘搓帍埳蕖分v到一位姓張的楚州百姓住在淮陰磨盤灣,他家是開酒館的,日子過得很豐足!稄埑浼夜帧分械膹埑涫撬拊ソ浅侨,后來搬到山陽(今淮安區(qū))北神堰,開了一個很大的酒店。這些酒店、客棧,大多建在諸如北神堰、磨盤灣、沙家堰等漕運沿線節(jié)點,來食宿的既有四處奔波的商賈,也有攜家赴任的官員、赴京趕考的士子、探親訪友的行人等。
除了旅店業(yè)、餐飲業(yè),《夷堅志》還描寫了當時淮安工商業(yè)中的許多門類。如上文提到的漣水支氏夫婦,在沙家堰開旅店,遇到住店商人帶貨物來的,就讓兒子支友璋做牙儈,以賺取買賣雙方的傭金。
在宋代經商群體中,數(shù)量最多的屬小商小販。他們早起晚息,沿街叫賣。如《董成二郎》中的董成,住在楚州北堰蝦疃巷,做大米零售生意。
與本小利薄的小商小販不同,當時的淮商中還有一些“長袖善舞,多錢善賈”者,他們甚至遠涉重洋,販物異域,追求暴利。當然,這其中充滿艱險和變數(shù)!逗M跞分猩疥柾跣丈藤Z自泉州出海經商,遇暴風沉舟,后抓到一塊木板漂到一個海島上,被島上一位婦人收留,并和她生下一個兒子。一次,商人偶然發(fā)現(xiàn)有船靠近海島,抱起兒子上船,得以重返家園。他帶回來的男孩,被楚州本地人稱為“海王三”。宋高宗紹興年間,這海王三還活著。
除了工商業(yè),宋代淮安的醫(yī)學事業(yè)也十分發(fā)達。詩人張舜民曾寫詩道:“山陽水陸沖,藥餌人所赴!薄兑膱灾尽肪蜕鷦拥孛枋隽顺菝t(yī)楊玠(字吉老)的一則醫(yī)案:楊立之從廣州府通判任上調回楚州時,喉嚨里有腫毒。腫毒破了后,膿血從早流到晚,吃不下,睡不著,醫(yī)生也束手無策。楊立之的兩個兒子立即去請楊吉老。楊吉老仔細看了看說:“我已經知道病癥了,不需要看脈,必須先吃生姜片一斤,才可以下藥,否則沒有辦法!睏罴险f完就走了。
隨后,楊立之吃起姜來。開始時,味道香甜,就多吃了幾片,吃到半斤時,痛處已經輕了許多,吃完一斤,才開始覺得味道有些辣,膿血已經沒了,粥食也能吃下了。
次日,楊立之請楊吉老來,感謝他的醫(yī)治,并問他為什么要吃姜。楊吉老說了原因:“你在南方當官,一定吃了不少鷓鴣,而這種鳥喜歡吃半夏。你吃多了鷓鴣肉就會發(fā)毒,所以要用姜來治毒,F(xiàn)在既然病源沒有了,也無須再服其他的藥了!边@個醫(yī)案不僅說明楊吉老的醫(yī)術高明,也說明當時淮安名醫(yī)不在少數(shù)。楊吉老是張耒的外甥,編有《存真環(huán)中圖》,對我國人體解剖學作出了重要貢獻。楚州篆香樓用他的方法生產的篆香,馳譽海內外千余載,是過淮商旅使臣必購之物。
《夷堅志》中有關淮安宋人從事手工業(yè)生產及多種形式的商業(yè)活動的記載,折射出宋代淮安的社會生活,猶如一幅“清明上河圖”,徐徐展現(xiàn)當時的眾生百態(tài)。
■朱天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