暑期旅游:安全這根弦時刻要繃緊
近期,一年一度的暑期旅游旺季已拉開大幕。為了吸引游客,各地紛紛推出發(fā)放消費券、票價優(yōu)惠、消費滿減、折扣套餐等惠民措施,多地還針對中、高考畢業(yè)生和大學生推出景區(qū)免票和優(yōu)惠政策,針對夜游、避暑游、研學游、親子游等推出文旅禮包。一系列舉措帶來游客“流量”的急速增長,但隨著蜂擁而至的人潮一起到來的,還有旅游安全的巨大壓力。
跟團旅游很省心,安全意識別放松
許多消費者在安排旅行計劃時,出于省時省心的目的,選擇旅行社跟團游。近幾年旅游市場經過多輪整治,同時得益于消費需求變化、旅游行業(yè)創(chuàng)新和信任度提升,跟團游一改過去“被嫌棄”的境遇,悄然崛起。我市一位旅游從業(yè)者告訴記者,相較于傳統走馬觀花式的旅游方式,現在的跟團游可提供全方位、一站式服務,甚至可以根據游客需要進行私人訂制;同時由于整個旅游市場完全開放帶來的極度“內卷”,許多旅行社開始注重口碑和品牌建設,通過創(chuàng)新升級跟團游產品和提升服務質量來贏得游客的信任。
記者在采訪中了解,目前境內跟團游市場已經較為成熟,相關安全風險主要集中在交通、意外傷害、天氣風險和突發(fā)疾病等方面。根據央視新聞報道,今年6月29日,一輛載有21人的旅游巴士在馬來西亞彭亨州云頂高原翻覆,導致2人死亡,當地媒體稱有中國公民遇難。今年3月19日,G59呼北高速(北呼方向)西家塔隧道內發(fā)生一起道路交通事故,一輛載有江蘇老年旅行團的大巴行駛中撞擊隧道墻體,事故造成14人死亡,37人受傷,并有多人被困。目前,交通事故依然是旅游行程中最大的安全風險之一。
對此,淮安市文廣旅游局市場管理處處長陳立兵建議廣大游客要選擇正規(guī)旅行社,認真閱讀并簽訂旅游合同,購買人身意外保險,旅途中乘坐正規(guī)旅游巴士,乘車和飛機時規(guī)范使用安全帶,乘船時規(guī)范穿著救生衣;跟團出境游客除了以上注意事項外,還需提前了解目的地安全形勢、氣象預警和防災信息,謹慎選擇登山、涉水等項目,謹慎赴“獵奇”景點打卡,避免前往未開發(fā)、缺乏安全保障區(qū)域,妥善保管好個人證件和財物,備好護照信息頁、簽證頁、入境章頁等復印件,留存親屬、使領館等緊急聯系方式,以備不時之需。
戶外旅游很自由,自然風險要避免
暑期既是戶外旅游的旺季,也是各種意外事故的高發(fā)期。今年6月2日,浙江臺州兩名驢友在嶼頭鄉(xiāng)石人峽橫渡溪流時被水沖走導致溺亡。6月23日,在云南昆明宜良縣網紅打卡地“三角洞”,4名游客突遇河水上漲被困,后被救援人員救出。去年7月,內蒙古某民俗園附近發(fā)生動力三角翼飛機墜落事故,造成飛行員和一名乘客死亡,死者是一位來自上海的12歲游客。
淮安資深戶外旅行達人楊方恒表示,戶外景區(qū)除了有壯美的自然景觀,也隱藏著很多風險。“目前是汛期、暑期和出游高峰期‘三期疊加’,汛期雷電、山洪、塌方和泥石流等災害頻發(fā),暑期高溫時段長時間戶外活動會引發(fā)中暑和心腦血管疾病,出游高峰期各熱門景區(qū)人流量劇增,有發(fā)生擁擠踩踏事故的風險�!�
對于計劃進行戶外旅行的游客,楊方恒建議,密切關注目的地及沿途天氣情況,根據氣象和地質預警信息及當地安全提示及時調整行程;游涉山涉水旅游景區(qū)時,注意防范山體滑坡、落石、泥石流、山洪暴發(fā)等自然災害帶來的安全風險;充分做好防暑降溫準備,穿著輕薄透氣的淺色衣物,提前預備遮陽防暑用品和藥品,及時補充水和鹽分,科學調整休息時間,高溫時避免長時間在戶外活動;戶外注意防火避災;參加涉水活動規(guī)范穿著救生衣,不在沒有安全保障的水域游玩;根據自身身體狀況量力而行,謹慎參與劃船、漂流、浮潛、深潛等涉水活動和高空、高速、探險等高風險旅游項目,聽從專業(yè)人員指導,不做可能危及自身及他人安全的舉動;同時,自駕出行的游客還要提前檢查車輛,安全文明駕駛,不超載、不超速、不疲勞駕駛,如遇交通事故,要聽從指揮,冷靜應對。
飲食安全別放松 謹防疾病從口入
根據極目新聞報道,去年7月,夏先生一家赴云南旅游,在一家餐廳用過晚餐后不久,四口人相繼出現腹痛、嘔吐等癥狀,經醫(yī)院檢查系諾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腸胃病,疑似食物中毒。由于夏季高溫,食物容易變質腐壞,稍不注意就容易“病從口入”,尤其是旅途中經常需要在外用餐,預防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就顯得尤為重要。
對此,楊方恒建議,就餐時要選擇有資質的餐館,用餐后要保留正規(guī)發(fā)票或收據;如果選擇網絡訂餐,則要挑選“證照齊全、衛(wèi)生達標”的餐飲商家,收到食物后應注意查看餐食包裝或封簽有無破損,不網購涼菜、生食食品和冷加工糕點等高風險食品。
楊方恒還重點強調,在戶外旅游時,切勿采食野果、野蘑菇和野蜂蜜,切勿直接飲用山泉水,謹慎采摘野菜,避免不必要的風險。
■融媒體記者 儲君